跳到主要內容

【文化】為什麼日本對刺青的印象那麼差?

在台灣,老一輩通常對那些「刺龍刺鳳」的人沒什麼好觀感;而在日本,刺青或紋身帶來的負面聯想相較台灣或有過之而無不及,許多公眾場所(例如溫泉、澡堂等)甚至會限制刺青者出入。

想了解這個問題,得先從刺青在日本歷史上的發展講起…

找尋「刺青、紋身」在日本的歷史軌跡

古早陶偶內含紋身玄機

要溯源的話,可以上至繩紋時代(14,000–400 BCE)。當時出土的土偶上頭就有被視為古老紋身的圖樣,這些土偶大多是在繩文時代末期出產的物件;與此同時,東歐克克塔尼文化(5,500–2,750 BCE)出土的陶偶上,也有被視為代表古早紋身的圖樣。

這尊從青森縣西津輕郡木造町出土的土偶,上頭帶有被視為古老紋身的圖樣。photo credit: metmuseum
這尊從青森縣西津輕郡木造町出土的繩文末期土偶,上頭帶有被視為古老紋身的圖樣。photo credit: metmuseum

除了繩紋文化,日本古籍中對於蝦夷阿伊努人等也有刺青文化的描述,其中阿伊努的紋身圖樣更與繩紋時代的風格類似,被視為兩者間有密切關聯性的佐證之一。

為了求取平安而刺青

根據《魏志倭人傳》對倭族的記載,彌生時代(400 BCE–300 CE)邪馬台國的男子無論老少都會黥面、紋身,圖案依地區與階級差異而有所不同,至於紋身的意涵則與當時長江流域吳越地區的人類似,是為了「避蛟龍之害」,也就是祈求下水平安,嚇退水中那些不祥之物。

而在舍人親王(676–735 CE)所著的《日本書記》中,對於日高見國(註1)也有「東夷之中。有日高見國。其國人。男女並椎結文身。」(註2)的敘述。

成為戰國士兵的「身分證」

而在彌生時代結束後,古墳時代(300–600 CE)也有出土黥面偶,不過當儒教隨著百濟五經博士的到來傳入日本後,用以紋飾的刺青文化就逐漸式微,相關的技術與文化多由蝦夷人、隼人(古代日本南九州地區的原住民)或是反儒的密宗僧侶傳承下來。

到了群雄割據、烽火連天的戰國時代(1467–1615 CE),刺青則成了士兵的「身分證」,為了避免自己哪天在戰場上被砍頭、成為無名屍,他們會將名字、老家地址等資訊刺在手指上,作為身分辨識之用

當刺青成為一種懲罰

中國先秦時期的五刑中,早有「墨刑」的存在記錄,也就是在犯人的臉上刺字(黥面),如此一來便可達到昭告天下以及羞辱犯人的效果。

至於日本,《日本書紀》裡記載了履中天皇(336–406 CE)大赦阿曇連濱子的謀逆死罪後,以墨刑替代的事蹟(註3);此外在雄略天皇時期(418–479 CE),《日本書紀》中還有這樣的記錄──因為鳥養部飼育官員的疏忽,導致天皇心愛的鳥兒被狗咬死,天皇一怒之下便予以養鳥官黥面之刑。

西元 1720 年,江戶幕府第八代征夷大將軍徳川吉宗引入了明朝的墨刑,實務執行上,有些地方會在左上臂刺線條,有些地方則是在額頭依序刺上「一」、「ナ」、「大」、「犬」等字樣來記錄犯罪次數,一旦滿五次就是判死刑。

從懲罰到美學

雖然在江戶時代(1603–1867 CE)仍屬少見,但紋身作為藝術表現的風潮再度出現,這讓刺青在稱呼上有了差異。

  • 入墨いれずみ):指的是刑罰。
  • 彫り物ほりもの):指的是藝術紋飾。

十八世紀末,文政年間刺青使用的墨水除了原有的黑色,還增添了朱紅與藍色,讓紋身變得更加豐富多彩,除了在身上留下飾紋,而後也有遊廓男女用刺青傳情立誓。此外,隨著《水滸傳》的傳入,加上浮世繪大師歌川國芳帶動的「武者繪」風潮,刺青自此有了更深一層的勇武、忠義與時尚意涵

文政後期,歌川派大師歌川國芳所繪《通俗水滸伝豪傑百八人之壱個》系列中的九紋龍史進。photo credit: Wikimedia Commons
文政後期,歌川派大師歌川國芳所繪《通俗水滸伝豪傑百八人之壱個》系列中的九紋龍史進。photo credit: Wikimedia Commons

刺青之於現代日本社會

既然刺青增添了不少正面意象,那為何如今的日本社會對刺青的印象卻是大打折扣呢?明治維新時期,日本當局廢止了墨刑,為了維護國家形象也禁止民眾施作紋身,刺青師也遭到打壓與取締,直到戰後 (1948年)刺青才又在日本恢復合法地位。

不過當時民眾對刺青的印象已經回不去了,加上 1960 年代影視作品的渲染,更讓大眾把刺青與極道ヤクザ)劃上等號,刺青之於日本社會的觀感便形塑成如今我們所見的模樣啦!

文章註解

註1:關於日高見國具體指涉的範圍存在不同說法,若依《日本書記》所述,指的是西元 4 至 7 世紀時大和王權東北方曾由蝦夷統治的地區。

註2:椎結=椎髻;文身=紋身。關於蝦夷椎髻的敘述,也可在德川家康的孫子、江戶水戶藩第二代藩主德川光圀所著的《大日本史》中看到:「其人勇悍強暴,能射。常藏矢髻中,好為劫盜,矯捷如飛。無君長,俗皆文身椎髻。」

註3:西元 399 年仁德天皇駕崩,皇太子去來穗別尊(也就是之後的履中天皇)在剛服喪完、尚未即位之時,有意要娶羽田矢代宿禰之女黒媛為妻,於是他便派遣胞弟住吉仲皇子前往告知良辰吉日,沒想到住吉仲皇子居然假冒皇太子之名與黑媛發生了性行為。

隔夜,去來穗別尊親自來到了黑媛的房間,而後聽到床頭傳來陣陣鈴聲,感到不對勁的皇太子便詢問黑媛房裡怎麼會有鈴,黑媛回說:「這鈴不是皇太子昨晚送給我的嗎?怎麼會問我呢?」

眼見事跡敗露,擔心會被報復的住吉仲皇子乾脆一不做二不休,舉兵包圍難波高津宮,後來在平群木菟宿禰、物部大前宿禰、阿知使主等人的幫助下,皇太子去來穗別尊才得以從宮中逃出。

不知道皇太子已出宮的住吉仲皇子便縱火燒了難波高津宮,火勢猛烈、整夜未消;後又派遣阿曇連濱子(阿曇浜子)追殺皇太子,不過任務失敗了,阿曇連濱子也被皇太子方抓了起來。

皇太子去來穗別尊最後是在三弟瑞齒別皇子(也就是之後的反正天皇)的幫助下暗殺掉二弟住吉仲皇子並登上天皇之位,涉及參與謀逆行動的阿曇連濱子最後沒有被賜死,而是在履中天皇的開恩之下以墨刑(黥面)代之。

參考資料

  1. 劉崇稜(2004)。日本古典文學精讀。五南文化。
  2. 入れ墨. (2021, Sep 19). In Wikipedia.

留言

熱門文章

【藝術】那個沒有 After Effects 的年代:抽象動畫大師奧斯卡·費欽格(Oskar Fischinger)

如果要做動態設計(motion design)、動態圖像設計(motion graphic,MG),許多人想到的工具便是 Adobe After Effects,但在沒有 AE、連個人電腦都尚未普及的年代,大師們要怎麼玩 MG、做動畫? 來看看活躍於 20 世紀初半的抽象動畫大師 Oskar Fischinger 是怎麼做到的!

【K-indie】富含實驗精神的韓國硬地新星 Silica GEL(실리카겔)

你沒有看錯,平時拿來塞縫隙防漏水、俗稱的「矽利康」(矽膠)正是韓國獨立樂團 Silica GEL(실리카겔)的團名,那就先讓我們來看看成員的簡介吧!